从1980年复业开始,保险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不断发展壮大。经历近40年的历练,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在2017年底达到3.66万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4.6亿元保费收入的近8000倍。按照银保监会公开的资料,当前我国保险业按保费收入已居全球第二。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保险市场由一家公司经营,全部保费收入只有4.6亿元。到2007年底,全国保险公司达到110家,实现保费收入7000多亿元,市场规模增长1500多倍。”原保监会前主席吴定富曾在保险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座谈会上表示,改革开放之初,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是保险。
公开资料显示,1980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国内保险业务,1982年恢复人身保险业务。按照银保监会8月17日披露的今年前6月保险业运行数据,我国市场目前共有人身保险公司88家、财产保险公司87家。
“以前大家对保险不了解,如今保险成为众多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百姓对保险的接受程度极大提升”,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回忆称,改革开放后,保险市场不断扩大,保险公司、经纪公司、公估公司等数量大幅增加,承保范围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险的作用逐渐发挥出来。
从公开的近些年保险业运行数据可以一窥保险业的发展变化。据新京报记者梳理银保监会公布的资料,在1999年,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为1393.2亿元,赔款、给付资金为510.2亿元,资产总额则为2604.1亿元。而截至2017年末,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升至3.66万亿元,赔款和给付支出达到1.12万亿元,总资产增长至16.75万亿元。也就是说,从改革开放初的4.6亿元保费收入,到去年的3.66万亿元,除去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等收入,整个保险市场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是当初的近8000倍。
“中国保险业的诞生和复业缘起于国家的改革”,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2017陆家嘴论坛上说,“从制度设计看,正是由于国家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风险由国家大包大揽转向全社会分担,保险才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可以说,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没有国内保险业务的复业,保险就是国家改革的产物。从发展基础看,正是由于国家的改革,全社会生产生活极大丰富,如2016年中国GDP是1978年的204倍,对保险才产生全面广泛的需求。”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