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多年都是理财类、年金险销售占优,消费者觉得可以返钱,所以公司为了迎合市场也一直大力推广。最近几年,公众的保险意识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购买商业健康险。”
“人都会生病,健康险、重疾险这类产品就是给人们生活托底的。现在大家的保险意识逐渐到位了,也具备相应的经济能力。
据公开信息显示,健康保险业务总量过去五年内增长近4倍,百万医疗险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第一份保险产品,过去三年间百万医疗保险全行业每年保单数量超过千万。《国民健康大数据白皮书》也显示,目前国内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仅有10%,据预测,到2020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将达到1.3万亿元。
近年来“风生水起”的互联网险企也在加大对健康险的创新和优化力度。目前,税优型健康保险抵扣个税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18年10月银保监会下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推动了传统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线上销售范围的扩大,给健康险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大的可操作空间。
健康险蓝海可见,消费者也更加理性。如今的消费者对于健康险的态度,不再是“跟风”“图便宜”“买个新鲜”,而是仔细进行多家对比,做到更加审慎地选择产品。
对于目前的中国健康险产品,业内人士表示,仍然存在“泛寿险化”、同质化的痛点,销售渠道多延用传统的寿险、财险渠道,表现出专业性、扩展性、灵活性不足。同时,运营成本高、智能化程度低、人才队伍建设及数据应用体系也尚待完善。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院副主任朱俊生建议,保险公司可以将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相结合,在服务上发挥竞争优势,从而形成突围路径之一。此外,险企还可以将保险资金与健康产业资本投资进行融合,使资产端与负债端相结合。例如,搭建大健康产业链、服务链和生态圈,同时拓宽健康险服务空间与投资空间